TIME:2017-10-17
湖州日报链接:http://ehzrb.hz66.com/hzrb/html/2017-10/17/content_355658.htm
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34.5亿元,同比增长8.4%
工业经济的利税、利润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6.4%和20.5%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9%和19.6%
实现新产品产值1275.2亿元,同比增长24.5%,高于全省平均3.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总牵引,全力推进稳增长、促转型、转动能、优服务等系列工作,主要指标完成好于预期。1至8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34.5亿元,同比增长8.4%,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尤其是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呈现出好、快、新等多方面特点。
狠抓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
这几天,海王集团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工地处于紧张建设的状态。作为国内医药健康领域的“领头羊”,海王集团把生物医药产业园、海王星辰全国物流中心、健康小镇3个项目落户开发区,总投资达到125亿元。据悉3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80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市领导牵头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并明确12个重点产业和牵头领导、主抓部门,强化责任分工,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制定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的年度推进计划,开展“大好高”项目认定工作。1至8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6%、9.4%和13.5%,分别高于面上0.2个、1个、5.1个百分点,占规上比重为28.9%、42.7%和25.5%,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7.3个、2.4个和0.4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投资上得到有效体现。1至8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55.78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4,增幅居全省第2。技改投资较快增长。全市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7.4亿元,占比80.5%,同比增长19.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6.8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4,增幅居全省第2。全市装备制造业投资已占工业投资总额的近四成,成为全市产业投资的主方向、主引擎和主阵地。“通过深入实施工业重点项目‘十百千’计划,着力推进百项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百项产品升级和强基工程项目,百项‘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工业有效投资效应持续扩大。”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1至8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9%和19.6%,规上企业技改覆盖面达55%以上。目前鼎力机械总投资9.8亿元大型智能高空作业平台建设项目,新凤鸣集团总投资14.8亿元年产45万吨功能性、共聚共混改性纤维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加快创新驱动提升智造实力
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我市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成效显著。围绕创新驱动,今年以来,微宏、泰普森、华莹电子3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天能集团、超威电源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2017年第一批绿色工厂示范名单;超威电源、泰普森2家单位列入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
通过实施千项产品创新行动,加快推进新产品开发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适应市场新需求。在浙江德立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企业已经接到了3000多万元的订单,还有2亿元的订单在洽谈。发展势头如此良好,董事长张德培认为关键在于创新。他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手握16项专利,投资350万元打造的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发展战略,企业正针对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以及新能源产业的项目开拓进行新的发展规划。
为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我市还指导企业围绕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诺力机械成为省推荐到国家发改委复核的4家之一,科宁电机等13家企业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答辩。
创新驱动在工业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创新成效越来越显现。目前,全市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数达810项,完成年度计划81%。1至8月,全市实现新产品产值1275.2亿元,同比增长24.5%,增幅快于产值增长1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3.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6.2%,较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1至8月全市规上新产品产值对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8.3%。分行业看,家具制造、通信电子、金属制品等11个行业的新产品产值增长达30%以上。
我市还通过开展信息经济“双百”工程,着力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市已推进100个信息经济发展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并建立健全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动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并建成达产。还有100家企业作为信息经济发展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将组织申报省信息经济重点培育企业12家。
针对电子信息制造重点企业,我市围绕芯片、高端电子线、地理信息、新能源电池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增长速度快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全市共有先登、洁美等8家企业入围2017年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名单,新增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80个,德华兔宝宝等9家企业被评为2017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占全省入围总数的19.6%。
聚焦绿色发展加速效益增长
1至8月,我市工业经济的利税利润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17.6亿元、利润2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20.5%,均列全省第3,增幅较1至7月分别持平和加快0.3个百分点。1至8月,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达6.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规上企业亏损面为8.1%,是全省最低。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传统行业的支撑明显,全市木材加工、有色金属、专用设备等13个行业的利润增幅高于20%,拉动规上工业效益持续加快回升。“这些传统行业的良好发展与我市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息息相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目前,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高性能铅蓄电池绿色设计平台建设与产业应用项目》已列入工信部第一批项目目录,浙江久立特材有限公司、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工厂示范名单,浙江开元新墙材、超威等一批企业参与国家绿色产品标准制定工作。
针对传统产业,我市制定《湖州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突出现代纺织、绿色家居、金属新材、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领域,坚持“创新升级、整合优化、集聚入园、有序退出”四条路径,重点开展十大任务,全面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截至8月底,全市关停整治“低小散”问题企业1446家。
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明确处置目标任务,我市制订出台《湖州市“僵尸企业”处置的府院联动机制》,加强府院联动,积极稳妥推进处置“僵尸企业”。1至8月,我市已处置“僵尸企业”33家,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94.3%。
我市还全面推进区域能评,拟订了《湖州市全面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区域能评改革。目前德清县莫干山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吴兴区美妆小镇已完成区域能评报告的编制工作。通过积极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今年,全市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用户有3964家,预计直接交易电量68.4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30%,可减少电费支出2.03亿元。